关注微信订阅号 查看更多招聘资讯
关注微信服务号 获取更多招聘职位
扫码进入小程序 获取更多职位信息
2024年度复旦大学博士后政策
01福利待遇
复旦大学是我国首批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单位之一。类脑研究院为博士后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较好的生活设施,并建立和健全了博士后相关政策和福利保障:
1.基础支持:年薪不低于25万;
入选复旦超级博士后:年薪30-35万;
入选上海市超级博士后:年薪35-40万;
入选复旦博士后专项或博新计划后:年薪45-50万以上。
首聘期2年,可续聘至4年。提供社保、公积金等。
2.支持申请各类基金与博士后项目:包括中国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启明星(扬帆专项),以及派出项目、学术交流项目等。
3.提供我院国际合作伙伴研究机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国际一流高校交流访问机会;提供良好的科研发展支持条件,参与研究院承担的基金委、科技部、上海市等多个重大项目。
4.出站时条件优秀者可优先推荐申请复旦大学教学科研职位。
5.提供优良的办公环境及国际一流的研究平台;为全职博士后提供公寓;积极协助全职博士后子女入学。
02宣讲活动
在线招聘宣讲:3月18日下午16:00-17:00
参会链接:https://meeting.tencent.com/dm/QHXvDoRRC8oU
腾讯会议:382-468-176
请复制链接,或扫描二维码报名:https://www.wjx.cn/vm/wrN2L7Z.aspx#
二维码(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03申请条件
1.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具有强烈的探索热情;
2.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国内外大学或科研院所的博士学位;
3.年龄在35周岁以下(含35岁),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
4.具备相关研究背景的申请人优先考虑。
04博新计划国家资助计划A档
1)项目内容
博新计划(国家资助计划A档),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遴选一批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进入我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学校给予两年不少于104万元的经费资助(含日常经费、科研经费)。
对于获选人员,学校将在出站留任、支持职业发展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所属流动站/校内工作站应与获选人员签订科研计划书,做好绩效评价和成果追踪工作,将创新型科研成果作为考核重点,可根据考核情况按一定标准或比例给予配套资助;支持获选人员在站期间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获选人员期满出站竞聘校内岗位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2)申请条件
申请人须为2024年拟进站或新近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良好思想品德。
(二)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且无科研失信情况。
(三)1992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
(四)申报项目属自然科学,涉密项目须脱密。基础研究主要面向基础科学、交叉理论以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应用研究主要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数字经济及各领域重大工程技术、共性技术等。
(五)申请人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应为高水平专家,学术造诣深厚,可为申请人提供高水平科研平台。向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倾斜。
(六)拟进站的申请人须为全日制博士,应届博士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拟进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在申报时须已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已初步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并与合作导师初步拟定研究计划。
(七)新近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是2023年3月1日(含)之后进站的人员,且本站博士后研究期间未申报过博新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前);过往未获得过2023年国家资助计划B、C档学校推荐、未获得过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中);须依托所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进行申请,不得变更合作导师。
(八)在职身份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不得申报。获选人员须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须将人事关系(含人事、工资关系及人事档案)转入我单位。
(九)留学回国博士和外籍博士不可申请本项目。
(十)入选过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香江学者计划、澳门青年学者计划、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等各类国家博士后引进、派出项目(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除外)以及其他国家级人才计划的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及其他国家级人才计划的,不得申报。
3)申报流程
(一)个人申报——2月20日至3月20日
即日起,申请人进入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官网,选择申报项目并按要求填写上传申请材料,在线提交至设站单位。
(二)流动站/校内工作站审核——3月21日至3月24日
(三)学校审核——3月25日至3月27日
(四)国家评审遴选
4月,通讯评审;5月,会议评审。会议评审后进行公示并公布获选结果。
05复旦博士后专项计划
项目内容
复旦博士后专项,旨在吸引世界一流海外高校的优秀博士到复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申请人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潜力,从事国际前沿领域研究。
专项资助期3年,年薪不低于45万元,提供博士后公寓,享受教职工同等福利,期满出站后支持优秀人才竞聘学校教学科研岗位。
06超博计划
项目内容
复旦大学超级博士后计划,简称复旦超博。学校在全职博士后岗位中设立“超级博士后”岗位,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年薪30-35万),吸引国内外一流大学有突出科研表现和发展潜力的优秀博士,进入学校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科研平台、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团队,潜心从事基础性、前沿性、原创性研究。
申请截止日期:每年多批次集中申请,QS海外前100名大学毕业可随时申请
上海“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是上海市集聚和留用优秀青年科研人员的“王牌”项目。自2018年实施以来,对经过遴选的优秀博士后,由上海市给予每人30万元的资助,同时由设站单位给予不低于1:1的配套经费资助。
07联系方式
类脑研究院博士后办公室
邮箱:istbi_postdoc@fudan.edu.cn
联系电话:021-55665563(马老师)
地址:邯郸校区光华楼东主楼2314办公室
08招聘信息概览
***注:实际信息请以宣讲会当天为准
平台中心 | 人数 | 研究方向 |
神经与智能工程中心 | 4-6 | 1.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 2.数字医疗 |
认知神经科学中心 | 4-6 | 1.神经活动编码研究 2.神经环路连接研究 3.认知心理研究 4.机器视觉研究 5.认知神经科学 |
计算精神病学中心 | 3 | 1.海马体记忆功能的高场强磁共振研究 2.高级认知功能计算建模及其跨疾病研究 3.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研究 |
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 | 3-5 | 1.大数据驱动的脑疾病基因组计算方法研究 2.面向人脑发育与疾病的影像-分子多模态数据挖掘 3.微生物组多模态数据整合方法研究 |
全脑计算平台 | 4-6 | 1.计算机视觉 2.类脑智能技术与转化 3.大脑模拟 |
群体神经科学中心 | 4-6 | 1.精神障碍的认知神经及神经影像研究 2.精神障碍的环境及遗传风险 |
老年脑健康 智能科学中心 | 2-3 | 1.阿尔茨海默病队列建设与病理机制研究 2.基于生物医学大数据的精神疾病研究 |
课题组 | 人数 | 研究方向 |
冯建峰教授课题组 | 4-5 | 1.生物医学大数据分析 2.人工智能算法 3.环境与大脑健康 |
许宁生教授课题组 | 1 | 可穿戴脑机交互数字能量干预 |
ValerieVoon教授 课题组 | 2-3 | 1.神经电生理 2.神经调控 3.闭环神经调控算法 |
纪鹏研究员课题组 | 2-3 | 1.斑马鱼全脑数据及动力学分析 2.复杂网络,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
朱山风研究员课题组 | 1-2 | 人工智能与生物医学大数据挖 |
张捷研究员课题组 | 2 | 基于多模态脑影像-基因-行为数据和脑网络建模方法 |
浦剑青年研究员 课题组 | 1-2 | 1.自动驾驶复杂环境下的融合感知技术 2.不确定条件下的自动驾驶规划、控制和决策技术 |
蒋雨薇青年研究员 课题组 | 1-2 | 认知神经科学,医学神经影像数据处理 |
08复旦大学简介
复旦大学校名取自《尚书大传》之“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始创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1917年定名为复旦大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目前,学校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2021年,学校20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比首轮增加3个入选学科。
目前,复旦大学有直属院(系)35个,附属医院18家(其中2家筹建)。学校设有本科专业80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含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7个。在校普通本科生15164人,研究生34618人(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大陆港澳台生),学历留学生2535人。在校教学科研人员3602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59人,文科杰出教授1人,文科资深教授15人,获得各类国家级人才计划661人,占师资队伍比重近20%。
复旦大学拥有世界一流的办学声誉,全球声誉位于30-60位之间,位于中国大陆第三;在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5个学科获评A+,参评的学科中60%以上获评A类学科;学校率先启动建设全国首个“交叉学科”门类一级学科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有13个学科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学校致力于以最佳状态持续稳定奉献文明进步,积极落实17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综合影响力位居世界高校前列,并在SDG7(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和SDG8(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等领域中获得全球公认的突出性成就。在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中,61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简介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15年6月,是国内高校最早成立的脑科学与类脑前沿交叉研究机构。研究院依托复旦大学数学、神经科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优势,开展脑与类脑基础、技术和应用转化研究,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的脑与类脑前沿研究和科技创新机构。
承担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任务
牵头上海市“脑与类脑智能基础转化应用研究”市级科技重大专项,为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网络单位,正在承接国家和上海市脑与类脑相关重大研究计划的战略研究和任务组织。
国际化跨学科人才团队
截至2023年12月,研究院在职教职工140人。海外引进人才占比近80%,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30人。荣获国家级、省部级人才项目56人次,获美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Brain奖、德国洪堡奖、英国沃夫森研究功勋奖等国际奖项8人次,日内瓦国际发明特别展银奖2项。入选全球高被引学科学家、全球前2%神经科学领域顶尖科学家等重要榜单40余人次。
全链条体系化研究单元
拥有“科创中国”复旦类脑智能创新基地、“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111创新引智基地、“上海市脑与类脑智能影像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多个省部级及以上平台。下设认知神经科学中心、计算系统生物学中心、人工智能算法研究中心、群体神经科学中心、神经与智能工程中心等多个研究单元。
全球顶尖仪器设备平台
拥有实验技术空间4000平米,在建8300平米,办公空间8000平米。前沿研究设备200多台套,总价值超过2亿。其中,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是亚洲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脑成像平台之一。
张江国际脑库则围绕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自闭症、脑卒中、神经退行性疾病及健康人队列,采集环境、行为、遗传、脑影像、神经等全维度尺度数据。同时,研究院在建高性能计算平台,可满足类脑应用对数据存储和分析的需要。
智能领域产学研重大示范应用
围绕智能电网、智慧物流、自动驾驶等重大社会经济民生领域,与一汽集团、中铁集团、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等龙头企业合作,开展智能领域产学研重大示范应用。
全球前沿研究合作伙伴网络
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悉尼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华威大学签署校级合作协议,与20多家海外高校建立密切合作伙伴关系。
聚焦五大前沿方向
方向一:认知与神经调控
以不同尺度下人类智能的编码模式研究为基础,解析人类认知活动的大脑机制,探索脑功能网络协同作用机制及其在大脑高级认知功能中的作用。开展认知活动的机理研究,即人脑如何从微观、介观、宏观等不同尺度上实现记忆、计算、交互、学习、推理等认知活动,以及如何模拟这些认知活动,实现类脑认知。同时,聚焦数字疗法、智能闭环神经调控与康复、神经电子药物等前沿交叉方向,发展脑机交互智能神经调控、人机交互认知行为干预、闭环神经康复等前沿理论,突破与神经科学相融合的脑机接口、人工智能、芯片材料等神经科技核心关键技术。
方向二:生物信息与脑科学
基于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和计算科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基础,采用蛋白、突触、神经投射、系统等多层次及分子、神经网络、行为范式等多尺度技术组合,建立和发展基于生物学基础的脑信息处理与认知原理解析理论体系。
方向三:全脑计算与类脑智能
基于脑图谱数据建立跨尺度脑网络计算模型,开展全脑尺度神经网络理论研究和仿真,模拟多种神经环路和认知功能,解析疾病的发病机制,启发类脑智能学习新理论、新算法和新框架,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理论发展。
方向四:神经影像与转化
针对多组学多模态生物医学大数据,建立和应用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开发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标,发展健康风险预测、智能诊疗及干预、预后评估以及智能神经调控等理论与技术。同时发展脑影像技术与转化医学,基于高场人体和动物磁共振系统,针对重大临床问题,研发新型磁共振成像技术、重建技术以及硬件;提升结构、功能、代谢等多尺度磁共振测量精度;并结合脑磁、脑电、近红外等,形成多模态脑测量体系。
类脑智能技术与应用
基于智能科学的新理论、新算法和新框架,开展脑疾病个性化医疗转化研究;研发智能感知、智能决策、智能控制理论以及新一代无人系统技术,在自动驾驶、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开展示范应用。
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
来源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e-k9mfrDkju3xDTwObLVbw
投递招聘简历时请注明来源于:高校师资网 https://www.gxszw.com/,提供博士人才招聘信息、研究生人才招聘信息。为高校、科研机构、事业单位提供各岗位的高层次人才!
更多招聘信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高校师资网官方微信。